小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?
1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儿童心理学认为,3-6岁正是孩子从“自我中心”向“脱离自我中心”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,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,常常出现攻击性行为,此时,家长和教师要予以充分的理解,正确的教育,切勿简单、粗暴、严肃的说教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所以家长和教师也要正确适时地进行管理约束,制定一定的“拳击”规则,要多关心孩子,及时化解心里冲突,以防止其攻击性行为越界。
2、帮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 父母要关心孩子学习,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,孩子遇到什么事情,应该多听一听他们的想法,教会孩子应该怎样面对,而不是只是一味的打骂,要学会调整孩子情绪,这样也可以及时的发现孩子的问题。
3、转移注意力、并正确引导 要用平时比较有趣的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可以利用说笑话、讲道理甚至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,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孩子的攻击性,另一方面也能让他明白自己错误的行为。
4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当孩子做出攻击性行为时,我们要保护好被攻击的对象并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先让他认识到自己是错误的,之后再讲一些后果:如果打人了,小朋友就不跟你玩了;如果打老师,老师就不给你讲故事了;如果在外面打人,警察叔叔就会抓住你;教会孩子怎样正确的使用拳头,当自己受到伤害时候可以挥拳反击,但是平时不能随意打人,这样既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暴力是非观,也树立了自我保护意识;最后是引导孩子向被攻击对象道歉,在大人看护下玩一些安静的游戏,让他认识到道歉是有必要的.
5、以身作则,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,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能模仿到,在日常生活中,当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,父母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冷静下来、切勿当着孩子面前发生打骂事件,同时还要多教育孩子互相帮助,多从他人考虑,以和为贵,这样久而久之,父母身体力行的正确做法就能感化孩子,让他逐渐远离攻击性行为。